双赢彩票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地方立法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而调查研究则是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
2022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与铜陵学院合作建立的铜陵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正式签约揭牌。这标志着我市地方立法工作进入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新阶段,对推动我市地方立法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市开展地方立法研究、论证、评估、咨询服务的重要平台,立法研究基地主要职能是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计划、法规草案、立法专题进行调研和评估;起草或参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开展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立法论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对地方性法规开展第三方评估;组织立法培训以及与地方立法、法学教学有关的研究等。
“立法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协调指导下,充分发挥铜陵学院法学院的平台、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全市立法工作大局和重点,积极组织开展立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现地方立法实践工作与法学教育研究深度融合。”铜陵学院法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铜陵学院法学院结合自身实际,组建起由学院主要行政领导(院长)担任基地负责人,统筹推进基地地方立法工作;由地方立法方面成果丰硕的专家担任基地业务负责人,具体负责基地有关地方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讨;遴选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双赢彩票,参与有关地方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服务地方立法团队。
截至目前,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已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立法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团队。团队现有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2人,博士18人(含在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法学法律专家库成员3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教坛新秀3人,铜陵市拔尖人才2人,铜陵学院翠湖学者1人,具有律师或国家司法资格教师20人,团队成员大都具有挂职锻炼经历或行业工作背景。
“基地十分注重发挥在法学领域人才高地和思想智库的作用,为地方立法提供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服务,为安徽省及铜陵市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铜陵学院法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成立以来,围绕地方立法需求,先后申报并获批“安徽省设区的市立法科学化研究”等省级以上的有关地方立法研究项目10余项。基地研究人员针对立法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坚持突出安徽及铜陵特色,紧扣安徽及铜陵实际,深刻总结提炼相关领域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决策相衔接,用以指导、促进和服务地方立法工作。先后出版《地方立法协作研究》专著1部,公开发表地方立法研究相关论文50余篇。
“主动借智借力,破解关键问题。如今,注重发挥‘外脑’和‘智库’作用,已成为我市立法工作的一大特色。”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基地注重发挥第三方优势,主动服务立法实践,先后就《铜陵市铜官山保护条例(草案)》《铜陵市文明促进条例(草案)》《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铜陵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铜陵市生活污水排放条例(修改初稿)》等撰写了意见和建议,提交了相关报告。相关意见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采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团队成员受邀参加了《铜陵市铜官山保护条例(草案)》等法规的论证会双赢彩票、听证会,发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家意见建议,并就完善“开门立法”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受到各方好评。承办了《铜陵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草案)》立法评估论证会,牵头组建由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员和实务部门、高校专家学者组成的评估团队,制定评估方案,形成全面的评估论证报告,得到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充分肯定。针对《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9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出具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报告7000余字,受到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充分肯定。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了建构铜陵市地方立法辅助人制度的设想,并起草报送了《铜陵市地方立法辅助人工作办法(草案)》,得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肯定。同时,基地还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主动对接地方法治建设需求,探索创新立法方向法治人才培养,积极为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立法机关与专家学者间的桥梁纽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制度化参与立法的渠道,为立法机关提供了倾听民声、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的平台。”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双赢彩票,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开门办基地,协调指导立法研究基地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精准高效服务地方立法工作,为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贡献智慧和力量。(汪伟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