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彩票抓住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4-08-23 18:00:34

  双赢彩票高校的第一职能是人才培养,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校内部各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精心谋划、共同发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人才培养体系内在逻辑,在更新办学理念、优化学科专业生态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新的历史使命。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水平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人才培育的新要求。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应对外部挑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紧迫要求;是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是实现内涵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途径;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题中之义。

  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求我们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产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就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造升级,突出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形成适应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相比,要更加注重使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精准把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导向,构建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健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突出科教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更加注重科研育人,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积极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第一,牢固树立先进办学理念。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办学理念,以“想到不敢再想”的力度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改革实践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是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彰显通专融合的教育特色,更加全面地评价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内在潜能,使之成为自主自觉、优化和谐、全面发展的健全个人。二是树立市场化理念,讲求投入产出、效率效益,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快速作出反应;倡导平台思维,把学科专业打造成汇聚校内外、省内外乃至海内外办学资源的育人平台。三是树立高精尖理念,相对于数量和规模,更加突出强调办学质量和特色,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聚资源,集中力量,着力打造优势和特色,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上寻求突破,力争办出高水平、办成精品,不断提高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重塑学科专业生态体系。着力推动各学科专业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为核心,构建优势学科与专业群,形成学科专业间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有机体,从而促进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双赢彩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两个标准,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学科建设的底线要求,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科优化调整的前提条件,从价值生态视角出发做好学科专业布局规划。要突出优势特色,强基固本,择优培育,以优势学科引领带动相关学科建设,为高水平学科建设及相关学科协调、共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分类精准发力,把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做强,建设学科高峰;把关联学科和相关基础学科做厚,建设学科高原;把国家战略急需学科做精,打造学科特色。二是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准确把握各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培育形成以优势特色学科方向为主体、新兴培育学科方向为补充的学科方向群。同时,引导各学科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社会需求,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建设重点。三是推动交叉融合,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加大对人才、平台和项目等资源及创新要素的统筹力度,强化学科间协同,打破学科间壁垒,通过学科组织模式创新,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协同交叉融合,促进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支撑学科和新兴学科协同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鼓励基层学术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学科交叉活动,鼓励逾越学科障碍建设跨学科科研团队,培育战略性科技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解决前沿重大现实问题,培养知识融通型拔尖创新人才。四是加强协同联动,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加大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统筹力度,发挥学科对专业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学科内专业整合发展,优化专业结构,集中办学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布局新工科、新文科等战略新兴专业、交叉复合专业、前沿和紧缺专业;深入推进学科育人,将学科的资源集聚优势及时转化为专业教学优势、人才培养优势。

  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主体协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在教育目标上,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全人教育目标导向,打造用好“五育”平台;在教学内容上,紧跟学科前沿和行业产业发展步伐,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参与式、交互式、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在教学管理上,有序推进大类培养、大类管理改革,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体系。二是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推动学校与社会力量协同,广泛吸纳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打造一批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完善深度对接政府、行业、企业等的协同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改善软硬件建设,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孵化体系。四是深化质量保障机制改革。始终坚持“质量是生命线”,健全完善教学激励约束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水平提升长效机制。

  第四,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大力引育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引育一批在本领域具有学科穿透力的领军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二是聚焦学科发展需要精准引育人才。紧密围绕各学科凝练的重点方向,统筹规划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确保人才引进与学科发展规划相适应;完善高层次人才聘用管理,健全考核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切实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三是重点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培育体系,发挥学科带头人、团队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成长。四是着力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高校创新力评价及其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